2021
三月
13
【真理讲道台】| 天主赐下了他的独生子——乙年四旬期第四主日
读经一(选民的放逐与拯救,都显示上主对他子民的义怒与仁慈。)
恭读编年纪下 36:14-16,19-23
读经二(你们因罪恶而丧亡,因恩宠而得救。)
恭读圣保禄宗徒致厄弗所人书 2:4-10
恭读圣若望福音 3:14-21
那时候,耶稣向尼苛德摩说:“梅瑟曾在旷野里高举了蛇,人子也应照样,被举起来,使凡信的人,在他内获得永生。”
天主竟这样爱了世界,甚至赐下了自己的独生子,使凡信他的人,不至丧亡,反而获得永生。因为天主没有派遣子到世界上来,审判世界,而是为叫世界,藉着他而获救。那信从他的,不受审判;那不信的,已受到了审判,因为他没有信从天主独生子的名字。
审判就在于此:光明来到了世界,世人却爱黑暗甚于光明,因为他们的行为是邪恶的。的确,凡作恶的,都憎恶光明,也不来接近光明,怕自己的行为暴露出来;然而履行真理的,却来接近光明,为显示出他的行为,是在天主内完成的。
——基督的福音
证道
主题:天主赐下了他的独生子
人生最重要的两天,就是出生的那一天,和重生的那一天。
兄弟姐妹,如果出生的那一天,令人欣喜,重生的那一天,更令人欢喜。如果出生的那一天,是肉体生命的开始,重生的那一天,就是灵魂生命的觉醒。
今天,四旬期第四主日,耶稣和尼苛德摩谈论的,就是重生。最重要的是,尼苛德摩在圣神内重生了,并在圣言内更新了。他代表望教友,追求信仰,但也象征着老教友,渴望重生。尼苛德摩的故事为我们描绘出了信仰历程的三个阶段:疑问、思索和接纳。
尼苛德摩和耶稣第一次相遇,是从夜访耶稣开始的。他走出黑暗,迈向光明。耶稣告诉他,“人除非由水和圣神而生,不能进天主的国”(若3:5)。耶稣为他指出的,是一条新的路,就是在圣神内。真正的信仰,必须是不计代价地公开表态,而非骑跨在属神和属肉的两个世界之间。
尼苛德摩是在夜里,来见耶稣的。他夜访耶稣,意味着他在黑暗中,在睡梦中。虽然他知识有限,却被耶稣真光所吸引。他在黑暗中,就是以最安全的方式来见耶稣,没有人会注意到他。但最重要的是,尼苛德摩弃暗投明,与犹达斯截然相反(若13:30)。耶稣所说的,风、圣神和重生,虽然给他造成了迷惑,但也鼓励他觉醒。
当尼苛德摩第二次出现的时候,他为耶稣辩护。耶稣宣讲生命之粮后,群众就分裂了。有的说,他是那位先知,有的说,他是默西亚,但也有的说,“难道默西亚能来自加里肋亚吗”(若7:40-42)?尽管许多人弃耶稣而去,但尼苛德摩选择了跟随,留了下来。司祭长和法利塞人派差役捉拿耶稣,但他们被耶稣的话征服了。
尼苛德摩挺身而出,铤而走险。他要为耶稣讨个公道,就对他们说:“如果不先听取人的口供,和查明他所做的事,难道我们的法律就许定他的罪么?”他们回答他说:“难道你也是出自加里肋亚么?你去查考,你就能知道:从加里肋亚不会出先知的。”然后,他们就各自回家去了(若7:51-53)。
尼苛德摩在灵修上成长了重要的一步,但他仍要砥砺前进,直到转化工程完成为止。他虽是“先前曾来到耶稣那里”的一个,但也是“他们中的一个”(若7:50)。他夹在两者之间,左右为难。法利塞人提醒尼苛德摩,让他去查考经典,简直是多余的!他和耶稣相遇后,就从未停止过观察和分析。他研究的结果,非但没有使他远离耶稣,反而更加亲近他,以致于为他发声。
耶稣死后,“阿黎玛特雅人若瑟——他因怕犹太人,暗中作了耶稣的门徒——来求比拉多,为领取耶稣的遗体;比拉多允许了。于是,他来把耶稣的遗体领去了。那以前夜间来见耶稣的尼苛德摩也来了,带着没药及沉香调和的香料,约有一百斤。他们取下了耶稣的遗体,照犹太人埋葬的习俗,用殓布和香料把他裹好……安葬了耶稣”(若19:38-42)。这是尼苛德摩第三次与耶稣相遇!
尼苛德摩在若瑟和耶稣之间,会不会起到桥梁作用呢?他们像耶稣的亲人一样,献上香料,让出新墓,一起埋葬他的遗体。他们公开而果敢的行动,显示了明确而完全的信仰。尼苛德摩埋葬耶稣,已经公开了他自己。他不再生活在黑暗中,而是进入了光明的世界里。他公然行动,自愿把光带给身边的人。当他怀抱耶稣遗体的时候,一切的疑问和争论,都烟消云散了。当他埋葬耶稣的时候,也埋葬了旧的自己。因着耶稣的死,他却获得了重生!
如果天主借着居鲁士开启了犹太人的新时代,那么,主耶稣所开启的,就是每个人的新纪元。因为“天主竟这样爱了世界,甚至赐下了自己的独生子,使凡信他的人不至丧亡,反而获得永生”(若3:16)。一位望教友,或者老教友,不但要接受耶稣为救世者,更要领受圣神为护慰者。尼苛德摩所走的路,是每个人要走的路:完成灵魂的转化,直到与天主结合为止。
兄弟姐妹,“富于慈悲的天主,因著他爱我们的大爱,竟在我们因过犯死了的时候,使我们同基督一起生活——可见,你们得救,是由于恩宠”(弗2:4-5)。当我们在生命中看见恩宠的那一天,就是重生的那一天,觉醒的那一天。而从那一天起,我们才开始真正地活着,并懂得活着的意义。